頭腦風暴法是半結構化創造性的小組活動,經常用於專門的企業會議,圍繞創新或改善提出新辦法。為了產生儘可能多的點子,小組成員被鼓勵就某個具體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提出自己的主意,即便這些主意最終不會被完全採納。
很多人都經常說頭腦風暴,可實際在工作中很少有人使用這樣的方法,即便在培訓中,很多人使用這個方法也經常會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討論。其實頭腦風暴不是小組討論,而是:
頭腦風暴法
(brainstorming)
是半結構化創造性的小組活動,經常用於專門的企業會議,圍繞創新或改善提出新辦法。
為了產生儘可能多的點子,小組成員被鼓勵就某個具體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提出自己的主意,即便這些主意最終不會被完全採納。
頭腦風暴法的深層思想是,較之個體之和,群體參與能夠達到更高的創造性協同水平。
頭腦風暴法規則
成功頭腦風暴研討會的三個主要規則:
1、參加者應該被鼓勵提出儘可能多的主意,不管它們是如何的奇思古怪
(就頭腦風暴法而言,沒有所謂的壞主意)。
2、在研討會過程中,
不對任何主意(點子
)做積極的或消極的評斷。
3、參加者應該被鼓勵交換相互想法,以產生意想不到的點子組合,將討論引往意想不到的方向。
組織一個成功頭腦風暴研討會的要點:
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最好是由外部顧問來擔任。
指定專人記錄下研討會上產生的所有主意。
運用活動掛圖來記錄這些主意,
這將有助於最後階段對所有主意進行研究和評估。
明確討論主題
(研討會上要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一個研討會爭取不超過
8-10
人,如果人數過多,則分開討論,會後再將討論報告彙總。
指定專人記下全部會議內容。
分2步對研討會產生的主意進行評估:a :
定義評估標準;b
:按標準對每個主意進行逐一打分。
在研討會結束前,就如何貫徹優選出來的主意,討論必要的實施步驟。
如果這一貫徹執行過程比較複雜,再組織另一個頭腦風暴研討會來討論它。
清楚闡明研討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並且要明確討論中必須遵守的各項原則。
確保研討會期間沒有人對他人的主意進行批評或評估。
任何批評都有可能導致風險,使小組成員不再暢所欲言。
這一做法將抑制小組成員的創造性,有違頭腦風暴研討會自由思想、暢所欲言的本質。
在小組成員之間,要鼓勵一種熱情的、無批判的氛圍。
要設法使每一名小組成員都踴躍發言,即便是那些最沉默的小組成員,也要鼓勵他們積極貢獻主意。
在頭腦風暴研討會的整個過程中,要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夠感受到樂趣。
要鼓勵小組成員提出儘可能多的主意,
既要包括那些穩健的實用點子,也要歡迎狂放不羈的奇思異想。
創造性的主意最受歡迎。
不要就某個具體的思路或主意展開冗長的討論。
鼓勵小組成員對他人提出的主意做進一步闡發,或基於他人主意給出自己獨到的新點子。
在美國著名的設計公司
ideo
公司總經理湯姆·
凱利在其著作《創意的藝術》一書
(中信出版社出版
)中,總結出企業在進行“
頭腦風暴”
時應該避免的六種情況。
老闆率先發言。如果老闆率先發言,他可能會設定討論的範圍和議程,會讓討論受到侷限。
大家輪流發言。大家坐在一起,按照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方向輪流發言,氣氛看似民主,事實卻很難捱。這將會導致大家把發言當成一種任務,不利於進行有效的集體討論。
只讓專家發言。參與討論的不應該都是專家。應該注意各個行業和層次的人員搭配,理論和實踐人員的相結合。有時一些外行人的介入恰恰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見解。
遠離現場舉行。在滑雪勝地或者海灘舉行集體討論可能達不到預期目的。地點的接近性則會引發一些相關的靈感。
不允許愚蠢素材。一些看似愚蠢的素材可能為我們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創意,雖然之前看似笑話。
無所不記。如果把會議討論的任何東西都記下來,會使你分散注意力而影響創意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