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蕭龍友關節痛
蕭龍友(1870
—1960年)
,四川三臺縣人。
1890
年赴成都,入尊經書院詞章科學習。
1897
年,蕭龍友
27歲時中丁酉科拔貢,不久即入京擔任八旗官學教習之職。辛亥革命之後,蕭龍友曾歷任財政、農商兩部祕書、財政部經濟調查局參事等職。到
1928
年,蕭龍友深感於數十年宦海浮沉,無濟國事,遂生隱退醫林之念,不久即棄官行醫,結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蕭龍友成為一代名醫,既無家傳,又無師承,完全靠自學成才。幼年時的蕭龍友就對醫藥很感興趣,族中有人開了一家中藥鋪,他有空時常去識藥。在成都尊經書院學習期間,他也抽空閱讀中醫書籍,每有心得即作筆記,日久後竟“積稿盈尺”。進入仕途後,蕭龍友仍然繼續研修醫學,並在公務之餘以醫濟世,免費為患者看病,收效良好。這時他雖是業餘行醫,求診者已接踵而來。
1928
年,蕭龍友棄官行醫,在北京西城兵馬衚衕建了一寓所,開始了正式的醫生生涯。擅長**虛勞雜病,論治主張四診合參。推崇《傷寒論》,重視七情內傷致病,醫藥並重。曾於
1934
年與孔伯華在北平創辦北京國醫學院,以弘揚中醫,培養中醫人材。與施今墨、孔伯華、汪逢春齊名。人稱北京
"四大名醫",
1955
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關節痛韓一真,女二十七歲住泰山巷五號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素體陰虛,故易動肝氣而脾腎兩虧。兩手關骨作痛,兩膝蓋亦疼,周身無力,而喉際發癢直達胸次人字骨下均難受。月經如期,但塊尚多,腰腹有時亦疼。法當從本治。小心將護,不易收效,因病沉久故也。
方藥:臺黨蔘三錢
全當歸四錢
小川芎三錢
桑寄生四錢
制乳沒各三錢
補骨脂三錢
黃三金二錢
骨碎補三錢
川牛膝三錢
赤白苓芍各三錢
川貝母三錢
苦杏仁三錢
乾地黃四錢
砂仁一錢半
生甘草一錢
幹藕節三枚(按
)二月一日複診各病皆輕,原方加透骨草四錢真鬆節四錢廣木香二錢。
(本文發表在
1958年2
期《中醫雜誌》第
115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