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 張錫純 **阻塞性肺氣腫
張錫純(
1860
~1933
),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少時廣涉濃獵經史子集,讀書之暇隨父習醫。
1893
年第二次參加秋試,再次落弟。此時張氏開始接觸西醫及其它西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張氏萌發了衷中參西的思想,遂潛心於醫學。
1900
年前後十餘年的讀書、應診過程,使他的學術思想趨於成熟。
1909
年,完成《醫學衷中參西錄》前三期初稿,此時他年近
50,醫名漸著於國內。
1912
年,德州駐軍統領聘張氏為軍醫正,從此他開始了專業行醫的生涯。
1918
年,奉天設近代中國第一家中醫院——立達醫院,聘張氏為院長。
1928
年春,張氏攜眷至天津,援徒並開業行醫。組織中西匯通醫社,傳播學術。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張錫純與張山雷、張生甫“三張”,為醫界公認的名醫。
阻塞性肺氣腫
阻塞性肺氣腫是由於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漸引起的細支氣管狹窄,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過度充氣,氣腔壁膨脹、破裂而產生的肺臟充氣過度和肺容積增大的阻塞性肺病。其臨床表現如下:慢支在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時,在原有的咳嗽、咳痰等症狀的基礎上出現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當繼發感染時,呈現胸悶、氣急、紫紺、頭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症狀。肺氣腫加重時胸廓外觀呈桶狀,呼吸運動減弱,呼氣延長,肺部有溼羅音。西醫的主要**方法有控制感染、霧化吸人、間斷吸氧或持續吸氧,如呼吸衰竭時給可拉明加葡萄糖液靜滴**等。
中醫的辨證分型主要分為痰濁壅肺型、寒飲伏肺型、痰熱鬱肺型、脾腎氣虛型。其中脾腎氣虛型用升陷湯**療效滿意。升陷湯加減:黃芪
30克,升麻
3克,柴胡
6克,知母
12克,桔梗
3克,桂枝
12克,益智仁
15克,烏藥
10克,芡實
30克,山茱萸
15克,山藥
30克。
瘀血明顯者,加澤蘭
12克,當歸
24克;兼有陰虛者,加生地
10克;陽氣虛者,加肉桂
6克,熟附子
9克;腰脊冷痛者,加杜仲
15克,桑寄生
30克。
根據《福建中醫藥》,
1994
,25(5):28
,商婭報道:採用升陷湯合人蔘蛤蚧散化裁**
1例慢支肺氣腫療效滿意。處方如下:黃芪、桃仁、茯苓、制膽星、浙貝母、黨蔘、丹蔘、蛤蚧、枸杞。服
5劑後原方加茯苓、豬苓、澤瀉。服
7劑後改方為:黨蔘、蛤蚧、黃芪、茯苓、懷山藥、陳皮、半夏、桃仁、枸杞、巴戟天,連服
15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