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1860
~1933
),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少時廣涉濃獵經史子集,讀書之暇隨父習醫。
1893
年第二次參加秋試,再次落弟。此時張氏開始接觸西醫及其它西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張氏萌發了衷中參西的思想,遂潛心於醫學。
1900
年前後十餘年的讀書、應診過程,使他的學術思想趨於成熟。
1909
年,完成《醫學衷中參西錄》前三期初稿,此時他年近
50,醫名漸著於國內。
1912
年,德州駐軍統領聘張氏為軍醫正,從此他開始了專業行醫的生涯。
1918
年,奉天設近代中國第一家中醫院——立達醫院,聘張氏為院長。
1928
年春,張氏攜眷至天津,援徒並開業行醫。組織中西匯通醫社,傳播學術。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張錫純與張山雷、張生甫“三張”,為醫界公認的名醫。
原發性低血壓
原發性低血壓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血壓降低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出現以血壓偏低為主的一種疾病。
原發性低血壓症屬中醫"眩暈
"、"虛勞
"、"心悸
"範疇,多見於青壯年體質虛弱的女性,並有家族遺傳傾向,其**病機與五勞七傷、病後失調致大氣下陷,元氣受損,腎之精血虧虛,髓海不足有關。腎主藏精,生髓,腦為髓海。《內經》日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瘻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而頭暈健忘皆因大氣下陷不能上達於腦所致。故治法宜補氣升陷,大補腎中精血。
升陷湯加減:黃芪24~
30克,知母
12克,升麻
5克,柴胡
5克,桔梗
5克,熟地黃60~
90克,炙甘草18~
36克。
氣虛極者,酌加黨蔘;陽氣渙散,加山茱萸、大劑量熟地黃以大補腎之精血。若自汗出,加浮小麥
9克,防風
9克;洩瀉或便溏,加薏苡仁、
15克,澤瀉
12克,炒扁豆
12克;畏寒肢冷,腹中隱痛,加桂枝
12克,乾薑
6克;心悸怔忡,加柏子仁
12克,硃砂1克
(沖服)。
(1)根據《新中醫》,
1997
,29(9):21
,楊巨集志等報道:**原發性低血壓
30例,全部均為女性,年齡
20-40
歲,**結果顯效
20例,有效
8例,無效
2例,總有效率93.
3%。處方:黃芪24~
30克,知母
12克,升麻
5克,柴胡
5克,桔梗
5克,熟地黃60~
90克,黨蔘
18克,山茱萸
15克,炙甘草18~
36克。
(2)根據《山西中醫》,
1996
,12(4):31
,魏勃等報道:採用升陷湯**眩暈
1例效果滿意,處方如下-黃芪
30克,柴胡
10克,升麻
10克,桔梗
10克,知母
10克,當歸
12克,熟地
15克,龍眼肉
15克,桑椹
15克。
3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