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 張錫純 **食管癌
張錫純(
1860
~1933
),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少時廣涉濃獵經史子集,讀書之暇隨父習醫。
1893
年第二次參加秋試,再次落弟。此時張氏開始接觸西醫及其它西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張氏萌發了衷中參西的思想,遂潛心於醫學。
1900
年前後十餘年的讀書、應診過程,使他的學術思想趨於成熟。
1909
年,完成《醫學衷中參西錄》前三期初稿,此時他年近
50,醫名漸著於國內。
1912
年,德州駐軍統領聘張氏為軍醫正,從此他開始了專業行醫的生涯。
1918
年,奉天設近代中國第一家中醫院——立達醫院,聘張氏為院長。
1928
年春,張氏攜眷至天津,援徒並開業行醫。組織中西匯通醫社,傳播學術。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張錫純與張山雷、張生甫“三張”,為醫界公認的名醫。
食管癌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多見於
40歲以上的男性,男女發病率之比為3:
1。引起食管癌的原因尚不明瞭,但飲食所致的慢性刺激
(如長期飲烈酒和食強烈刺激性食品
)、進食過快、過熱、過粗、慢性口腔炎症、口腔內化膿性病變、食管的某些疾病
(如缺鐵性假膜性食管炎、食管粘膜白斑病、腐蝕性食管灼傷和狹窄
)等均可能為本病的發**素。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進行性吞嚥困難,胸骨後疼痛,食物反流,當癌腫侵及喉返神經時可以出現聲音嘶啞;侵及膈神經時出現呃逆或膈肌麻痺;癌腫增大至壓迫氣管,可出現氣急、乾咳;併發食管氣管或食管支氣管瘻時,吞嚥液體或進食時常可以發生嗆咳及呼吸窘迫。本病晚期可見嚴重脫水、體重減輕、貧血等惡液質表現。輔助檢查可以幫助確診,可進行食管鋇餐透視或攝片,食管鏡檢查斷,還可以鉗取腫瘤組織作病理檢查,以明確癌腫的性質和分級,提供預後與**上的參考。手術**是最為積極的有效**方法。
中草藥**本病主要是改善症狀,並改善患者體質,尤其對於中晚期的食管癌患者正氣已虛,不耐化療,常見食慾減退,日漸消瘦,往往因為胃氣衰敗而終結生命。中醫藥調整脾胃,使中焦得以運化,升清降濁,能促使患者病情穩定,日漸好轉,即
"有胃氣則生
"。臨床常選用參赭培氣湯加減應用。
參赭培氣湯加減:黨蔘
15克,天門冬
6克,生赭石
30克,清半夏
9克,肉蓯蓉
12克,知母
5克,旋覆花12克
(包),威靈仙
15克,川貝母9克。
氣噎作痛,每因情緒波動加重者,加香附
9克,青皮
5克,山梔子
9克,枳殼
12克;陰分不足,津液枯槁,形體消瘦,大便於結,狀如羊屎者,加沙蔘
24克,蘇木
9克,鬱金
9克,大黃
5克,生地
15克,赤芍
12克,白芍
15克。
根據《河南中醫》,
1994
,(6)
:352
,張文傑報道:運用參赭鎮氣湯為基本方,結合張仲景
"旋覆代赭湯
"化裁為自擬方
"靈仙代赭湯
"用於**食管癌。共**
108例,取得了緩解率4.
63%,有效率43.
51%,穩定率90.
74%,惡化率僅佔9.
26%的效果。處方:太子參
15克,生黃芪
30克,薏苡仁
30克,枸杞子
15克,威靈仙
10克,代赭石30克
(先煎),白花蛇舌草
30克,莪術
10克,法半夏
10克,枳實
10克,豬苓
15克,茯苓
15克,生甘草
5克。食入梗阻,吞嚥困難加急性子、礞石、磁石、黃藥子;痰多粘滯、咯之不爽加瓜蔞、貝母、桔梗、炙遠志;噁心嘔吐,反胃呃逆加陳皮、竹茹、刀豆殼;胸骨疼痛加元胡、罌粟殼。每日
1劑,水煎,分
2次溫服。
名醫名方 張錫純治療食管癌
張錫純 1860 1933 ,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少時廣涉濃獵經史子集,讀書之暇隨父習醫。 1893 年第二次參加秋試,再次落弟。此時張氏開始接觸西醫及其它西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張氏萌發了衷中參西的思想,遂潛心於醫學。 1900 年前後十餘年的讀書 應診過程,使他的學術思想趨於成熟。 1909 年...
食管癌名醫專家驗方精選
小陷胸湯加味治噎隔 段鳳舞 組成 栝蔞30克,清半夏 克,黃連 克,威靈仙 克,急性子 克,木鱉子仁10克,檀香 克,生黃芪 克,女貞子 克...